企業文化
企業動態
聯系我們
九江市云山油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方式1:余先生
手機號碼:15070289377
聯系方式2:杜女士
手機號碼:17307926059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云山集團軍建農場
當前位置:首頁>企業論壇 > 企業論壇
激活縣域經濟之淺見
(2024年3月17日)
縣域經濟涵蓋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地方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是解決就業、創業和再就業的重要平臺,是培育發展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重要載體,是保持縣鄉黨政系統正常運行的經濟基礎,是有效完成中央和省市各項任務所必須的物質保障。上世紀九十年代,社會上對縣域經濟有較高的關注度,許多研究性文章不少,現在這方面似乎少了很多。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縣域經濟基礎薄弱,后勁乏力,許多縣國有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隱形債務嚴重,工資發放困難,這些都是客觀事實,需要研究和探討。當然,上述這些困難和問題并不是現在才突然形成的,而是長期積累和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破解其中的癥結?需要上下聯動,群策群力,在智慧和勇氣、實踐和經驗、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同時用功,綜合發力,才能見效。本文試就如何通過“人力”和“政策”來激活縣域經濟提一點膚淺的建議。
在生產力諸要素中,人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人有巨大的潛能和能動性、創造性,如果人的這些特性能充分釋放出來,對激活縣域經濟將會產生巨大效應。具體是:鼓勵和許可科級以下領導和干部“停薪留職”、下海創業;鼓勵和許可縣級以下退休人員經商辦企業。說到此,可能有人要問:這會不會為腐敗的滋生提供新的可能?會不會違背中央的政策精神?會不會對市場的公平競爭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我想說的是:首先,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根據不同時期和新情況、新問題而不斷完善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理論基礎,同樣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豐富。上世紀九十年代不是有大批干部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嗎?后來主要是因為政策措施不配套,這項政策沒有持續幾年而被停止。擔心出問題是可以理解的,“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決策之前,可以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可以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得充分一些,再立下規矩、訂好制度、扎緊籠子,預先告知,預防問題發生,把可能出現的問題變成不可能,還可以選擇少數幾個縣進行先行試點。這方面下面會專門談到。其次,應該看到干部停薪留職、下海創業和退離人員經商辦企業所帶來的好處。它有利于精簡機關人員,從現在情況看,縣級以下各部門、各鄉鎮人員精簡仍有較大空間,讓一部分干部走出去,不會對機關正常工作產生影響;有利于減輕縣鄉財政負擔,而且新增的企業還可以為財政增收作出貢獻;有利于機關“新陳代謝”,騰出空間向社會招聘年輕優秀學子,既解決了部分大學生就業,又為機關增添了新鮮血液;有利于退休的縣處級干部發揮余熱,對那些身體好、有經驗、有熱情、守正道的同志,讓他們為激活縣域經濟發光發熱,這是可以探討的;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抓經濟、促發展的氛圍,干部下海具有象征性意義,它對激活其他要素、提振發展信心特別是投資和消費信心會產生積極影響。
在激活縣域經濟中,如果說人是決定性因素,那么政策則是必要條件。離開了政策條件,人的作用就很難發揮,甚至會出現缺乏約束力的亂作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滋生腐敗”、“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等問題。政策應包括兩個方面:即限制性政策和鼓勵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包括:凡科級以下領導和干部停薪留職、下海經商,以及縣處級退休人員經商辦企業,都必須用自己的姓名實名注冊公司,不得形成“隱形股東”、“隱形控制人”,以便接受有關方面依法依規監督;以上經商人員特別是科級、縣處級退休人員不得在自己工作過的縣鄉經商辦企業;下海時間應是連續五年以上,避免隨意返崗、復崗;地廳級以上離退休人員,因為在職在位時,權力影響大,應在限制之列。限制性政策要以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導向,做到具有針對性、預防性和可操作性。限制性和鼓勵性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不可偏廢。限制太多太死,則無人下海,鼓勵太多太寬,則會出問題,要處理好限制與鼓勵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嚴寬適度。鼓勵性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停薪但不停職,下海期間不領工資但仍然保留體制編制,以解下海干部后顧之憂。二是給予一定數額的銀行專項信貸支持,貸款五年還本,給予低息或貼息優惠。三是對注冊企業財政稅務給予兩年減免扶持,其他政策性資金項目可以參與公平競爭。四是鼓勵下海干部更多的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改變農村面貌,搞活農村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限制性和鼓勵牲政策條件下,讓那些想干、會干、有條件干、有能力干的干部走出機關,在商??磕芰嶅X,靠本事吃飯,并且讓他們明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做到走在海邊不“濕鞋”、爬坡過坎不摔跤。
激活縣域經濟還應強化三個觀念:一是環境就是生產力的觀念,要持續不斷地優化營商環境。縣域是眾多企業最終的落腳處,優化營商環境猶如“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一樣,良好的環境和口碑會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客商一定會紛至沓來。優化營商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才能達到可期待的效果。二是抓大又抓小的觀念。既要重視引進“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投資、大項目,更要重視培育和發展“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大多是本土企業,它們是創造就業的生力軍,不能只抓大不顧小,要善于彈好鋼琴鍵,不能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想法,也不能有因“善小而不為”的做法。真正讓所有的微觀主體都能在安全、穩定、舒適、公平的營商環境中像雨后春筍競相迸發。三是盡快實現靠銀行“輸血”向企業“造血”的轉變。現在不少縣都是靠政府投融資平臺到銀行拿錢搞建設、維持正常運轉,這勢必會形成債臺高筑、惡性循環、難以為繼的被動局面,應把立足點和著眼點放在發展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為財政稅收提供源頭活水,有效培植“造血”功能,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縣鄉財政實力和物質基礎的穩定可靠和可持續增長。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思考和建議,若有不當之處,歡迎討論和批評指正。